800年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拉起萬群牲畜之練繩,用九十九匹白騍馬鮮乳獻祭蒼天。鄂爾多斯部及守靈達爾扈特,將這一盛大的儀式薪火相傳,完整保留至今。查干蘇魯克大典,是蒙古民族多元文化的集中體現,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查干蘇魯克大典,源遠流長,是祝福草原繁榮興旺的民俗文化盛會。
成吉思汗祭祀文化,是成吉思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內涵深刻,其內容涵蓋了蒙古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諸多方面,成為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和諧、包容、開放、奮進的思想內涵,以其巨大的影響力,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深刻影響,成為草原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天驕圣地,歷史豐碑,文化遺產。
成吉思汗陵,以優美的草原圣境、神秘的人文景觀彰顯著草原帝王陵的雄姿。成吉思汗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全國百家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
成吉思汗陵園,以藍天綠草之間巍然屹立的具有蒙古民族建筑風格的金碧輝煌的陵宮大殿為主體,以蘇勒德祭壇等諸多文物景點組成。成吉思汗陵園壯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再現了蒙古民族波瀾壯闊的歷史和成吉思汗的偉大精神。當今,鄂爾多斯市正為把成吉思汗陵打造成“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保護中心,成吉思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鄂爾多斯民俗文化展示中心,內蒙古西部草原文化旅游中心”及“世界的成陵”而不懈努力。
成吉思汗祭典
成吉思汗祭典,是成吉思汗八白宮祭典、蘇勒德祭典和成吉思汗圣物祭典的總稱。十三世紀形成的成吉思汗傳統祭典形式獨特、內容豐富、內涵深刻,顯示著蒙古民族傳統的習俗、禮法、信仰、觀念以及語言、文字、文化藝術等諸多方面。成吉思汗宮殿的守護者鄂爾多斯部及成吉思汗守靈人達爾扈特,歷經800年,完整地保留和傳承十三世紀形成的蒙古民族宮廷祭祀,使成吉思汗祭典成為蒙古民族原始文化的典型代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成吉思汗祭典,是蒙古民族最高祭祀形式,體現了祭祀內容的原始性、祭祀內涵的神秘性、祭祀形式的獨特性和祭祀傳承的唯一性特點,再現了古老的蒙古民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形式。1956年,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成吉思汗陵建成以后,將成吉思汗八白宮集中供奉在陵宮內,并實行集中祭典,完整地保留了成吉思汗四時大典等一系列傳統祭典。成吉思汗祭典于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查干蘇魯克大典
成吉思汗春季查干蘇魯克大典,是成吉思汗四時大典之一,是以白騍馬初乳祭祀蒼天的盛會。
成吉思汗四時大典,是成吉思汗時期形成的重大慶典活動。元朝忽必烈時期概括為“四時大典”。四時大典,亦稱之為“四季大祭”。據元朝典籍《十善福經白史》記載,“舉行四時宴禮,即春末辰月二十一,原為成吉思汗系九十九匹騍馬,用鮮奶祭灑蒼天而形成的查干蘇魯克宴禮于這一天舉行;夏中午月十六,因擠九十九匹白騍馬之乳而夏季淖爾宴禮于這一天舉行;秋末戌月十二,因解除馬駒之籠套而籠套斯日格宴禮于這一天舉行;冬中子月初三,因成吉思汗舉行祝福祭而冬季達斯瑪宴禮于這一天舉行”。四時大典,成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世代延續,相傳至今。
查干蘇魯克,意為潔白的畜群。成吉思汗當年在克魯倫河畔拉起萬群牲畜之練繩,用九十九匹白騍馬鮮奶獻祭蒼天而得此名。查干蘇魯克大典,也稱“鮮奶祭”儀式。查干蘇魯克大典以祭天、祭祖儀式為主,其祭祀活動祈求蒼天和祖宗保佑人畜興旺,大地平安。查干蘇魯克大典,農歷每年三月十七至二十四日舉行,其二十一日為主祭日。查干蘇魯克大典,是蒙古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的祭典大會。祭祀儀式包括八白宮聚集儀式、嘎日利祭、金殿小祭、祭天儀式、金殿大祭、巴圖吉勒祭、招福儀式等等,體現了蒙古民族崇尚大自然的思想理念。
2008年以來,成陵旅游區管委會正式恢復成吉思汗春季查干蘇魯克大典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