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鄂爾多斯大地,綠樹蔥蘢百花爭艷。記者來到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鎮的沙日塔拉村,沿著村路看去,兩邊郁郁蔥蔥的松樹,蓬勃挺拔著實讓人驚喜。
57歲的村民韓銀鎖正在地里澆灌小樹苗,看到記者他笑盈盈地迎上來,高興地指著眼前長勢粗壯的一片小松樹林說:“我有400多畝五荒草牧場地,依托伊旗政府‘掏錢買活樹’政策,今年將20多畝全部種了松樹,用12畝地做育苗,一畝育1000株,年底預計能收入20多萬元。”一旁的村民蘇智榮說:“我種樹3年了,依托黨的好政策,收入從幾萬到幾十萬元,種樹掙錢,造林綠化,為子孫造福,好事!如今全村有100多戶,有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利用五荒地種上了松樹,奔小康了!”
針對鄂爾多斯市普遍存在苗木庫存量大,農牧民育苗難賣問題,該市實施“掏錢買活樹”的造林機制,既解決了農牧民苗木積壓的燃眉之急,調動了農牧民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又解決了林業部門落實造林地塊難的問題,這“一箭三雕”的舉措,為農牧民暢通了致富渠道。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長龔明珠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 (攝影:李鵬)
以伊金霍洛旗為示范,鄂爾多斯市采取財政補貼種苗的方式,由農牧民提出申請,在自有的五荒地上自育苗木承包造林,按造林規程自行栽植、澆水、撫育養護,納入林地管理,造林權歸屬農牧民。根據驗收結果,按比例對各類苗木進行分類補貼。這種義務植樹采取“掏錢買活樹”機制,充分調動起了農牧民綠化美化造林的積極性,也加快了脫貧致富的步伐。截至目前,鄂爾多斯市利用五荒地種樹20多萬畝,帶動5萬多農牧民致富,這是該市多措并舉實施生態建設的一個縮影。
鄂爾多斯市還大力發展符合地區實際的沙棘、山杏、紅棗、肉蓯蓉、文冠果、葡萄、枸杞、海紅果等8大特色經濟林,積極布局建設林沙產業基地,預計今年完成經濟林種植面積17萬畝。
在準格爾旗暖水鎮德勝有梁村,有位人稱“果樹大王”的村民王在達。他的果園里,一排排枝繁葉茂的果樹已經掛果,他滿臉欣喜地說:“今年果樹比往年的長勢要好,去年我種的6畝‘百果樹’收獲了近11萬斤蘋果,收入達66萬元;3畝蘋果苗,售苗4萬株,每株9至10元,收入38萬元,2項收入合計104萬元。除去開支9萬元,純收入95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何在推進生態建設的同時,使林業產業發展和農牧民增收致富有機統一,真正把綠水青山的經濟效益充分發揮出來,延伸林業產業化鏈條,使經濟林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鄂爾多斯破解了林業改革發展這一大難題。
恢復后的草原生態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經濟林產業不僅可以為村里留守的年紀偏大、勞動力較差的人在家門口找到掙錢機會,更為外出打工的村民回鄉致富找到了門路。從去年開始,鄂爾多斯林業部門按照“庭院妝綠、村莊掩綠、荒沙披綠,一村一景觀、一樹一產業”的建設思路,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戶種百果樹”活動,鼓勵農牧民在適宜發展果樹種植的房前屋后,種植1種或多種果樹100棵,建設一批果園。2018年,全市計劃完成經濟林種植面積17萬畝。入春以來,各地把發展特色經濟林作為林業精準扶貧的重要產業來抓,依托生態村和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政策扶持、項目帶動、農牧戶積極參與等模式,全面推進實施“戶種百果樹”活動。目前,全市參與種植的農牧戶達到1萬多戶,培育典型示范戶551戶。
在達拉特旗“三湖·農莊”紅棗采摘園,去年種植的1480畝紅棗樹一片油綠,林下套種的200畝連翹苗木茁壯。正在園里忙碌的采摘園總經理李懷民信心滿滿地說:“2018年計劃種植紅棗樹520畝,套種紅樹莓180畝,計劃建成3個日光溫室大棚12畝,計劃完成保鮮冷庫的建設,在達拉特旗打造成上萬畝紅棗園,帶動1000農牧民增收。”
鄂爾多斯有許多社會資本,也都參與到生態綠化中來。今年,鄂爾多斯市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152萬畝,義務植樹800萬株。
舍飼養殖基地
記者手記:近年來,鄂爾多斯市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治沙造林,啟動實施了天保工程、退耕還林、“三北”四期、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和“四區十線一新村”綠化、碳匯林、城防林、國有林場站低質低效林改造等地方林業工程,廣泛開展了道路綠化和村屯綠化及礦區復墾區綠化、防沙治沙、經濟林建設等各項工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建設的跨越式發展使生態環境和農牧民增收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