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機喚醒了沉睡的黑土地,田野上到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在全國和內蒙古大豆主產區呼倫貝爾,大豆再次成為農民和企業眼中的“金豆豆”,今年全市大豆種植意向達1120萬畝左右,較上年增加210萬畝以上。
“今年我們在阿榮旗流轉了10萬多畝土地,60%以上都要種植大豆?!闭诎s旗亞東鎮組織播種的呼倫貝爾中榮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海軍告訴記者:“政府有好政策,我們有現代化農業種植技術,能保證規?;a,種大豆一定有好前景?!?br/>
“旗(縣)里初步估計能達到190萬畝,但現在農戶積極性非常高,有望突破200萬畝?!卑s旗農牧業局副局長鄧延東說。
據呼倫貝爾市農牧業局種植業科科長連萬全介紹,呼倫貝爾市具有土地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等優勢,非常適合大豆生長。2017年呼倫貝爾市大豆種植面積904萬畝,總產達139.6萬噸,占全市糧食產量的18.3%,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占自治區的80%以上。
記者在阿榮旗等地采訪了解到,為防止出現大豆銷售困難等情況,各地已多方協調開展訂單種植。例如呼倫貝爾大興安嶺農場管理局與海天集團開展訂單合作,針對農場統管地,簽訂10萬畝合同,達到標準的大豆訂單價格2.2元/斤,雖質量要求嚴格,但總體平均下來,每斤大豆仍能高出市場價格0.1元—0.15元。同時還對普通豆農開展源頭直供,豆農生產出大豆直供海天集團,每斤大豆較市場價格高0.05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呼倫貝爾市在尊重農民種植意愿的基礎上,將結構調整與促進產業興旺相結合,通過政策引導、項目帶動、宣傳培訓繼續推進區域結構、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的優化。
目前,該市耕地輪作制度試點總實施面積達215萬畝,主要輪作模式為大豆——玉米——大豆,對“減玉米、增大豆”的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輪作模式對改變重迎茬,減輕土傳病蟲害,均衡養分利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起到了積極作用。對促進以養帶種、以種促養具有重要意義,受到農民群眾的廣泛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