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榆縣環保志愿者協會秘書長萬曉白(本人供圖)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找回《射雕英雄傳》中描繪的科爾沁大草原。”萬曉白說。
吉林省通榆縣同發鄉新合屯,地處中國四大沙地中面積最大的科爾沁沙地東部邊緣。這里曾是河川眾多、水草豐茂的大草原,但后來因為過度開墾,變成了茫茫沙地。
不知不覺,萬曉白與這片沙化草原打交道已有十幾個年頭,光陰流轉,帶走的是一個人的青春年華,而留下的是一片綠洲和更多的希望。
2002年,萬曉白利用假期時間來到科爾沁沙地,幫助父親種樹澆水(本人供圖)
辭去教師“鐵飯碗” 跟隨父親投身治沙
2000年,萬曉白的父親萬平毅然辭掉工程師的工作,帶著自己半輩子積攢下的30多萬元的儲蓄,在通榆縣承包了一塊1500畝的荒地,立志要把這塊被當地人叫做“火沙坨子”的流動沙丘變成綠地。
受父親影響,當年正值韶華的萬曉白跟隨父親成為了一名環保志愿者。“沙地一年刮兩場風,冬天一場,夏天一場,一刮刮半年。”直到今天,萬曉白仍對當年的“沙塵暴”記憶尤新,“這里曾是漫天黃沙,從灶臺到炕頭到處都是一層細沙,就連房門經常被飛沙封死,院墻被沙子淤平……”
2002年,大學畢業后,在父親的鼓勵下,萬曉白去了寧波,并在那里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但是,每每想到父親和他為之奮斗的事業,萬曉白心里總是有太多的牽掛。
“父親一直是我的榜樣,理所當然地我成了父親治沙事業的忠誠追隨者。”2005年,在治沙缺人又缺錢的艱難時刻,萬曉白決定放棄穩定的英語教師工作和南方優越的生活環境,帶著丈夫和一歲多的女兒舉家從寧波遷到新合屯,成為了一名全職的生態環保志愿者。
“剛開始植樹就發現,樹種下去之后,風就刮死一半,沒有水又旱死一半,我們頭兩年種的樹基本上‘全軍覆沒’。”萬曉白回憶說,“后來就想辦法,先打井,然后圍著井種樹,每天就不停地澆水,兩萬棵楊樹澆透一遍水大概需要兩個月,每年要澆4次。”
那兩年,萬曉白幾乎都在澆水中度過,每當有人問她最近忙什么,她的回答就是“澆水”。
為獲得更多志愿者的幫助和支持,父女倆成立了通榆縣環保志愿者協會,這是吉林省第一家民間環保公益組織。一家人就這樣一心投入到了科爾沁的生態修復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