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玉樹給我們的第一直覺是荒灘枯草一片,三江源頭的地理位置,平均4200米以上的海拔,“樹貴如玉”的奢望,讓每一個人為他脆弱的生態環境而揪心不已。
而今,目睹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壯美風光,廣袤的玉樹大地,遠處的雪山連綿不斷,草原就像一塊綠色的地毯一樣,鋪向遠方,潺潺的流水、冰川、湖泊、草甸、森林,似乎要將“中華水塔”堅固豐沛的信息傳遞到每一個關注他的人。
誠然,從綠色發展的意義上講,玉樹就是青海的一個縮影。遵照習近平總書記“將國家公園建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三江源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態文化傳承區”的囑托,玉樹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力以赴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讓“綠色感恩”變成自覺行動
玉樹藏族自治州土地總面積26.7萬平方公里,涵蓋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和瀾滄江源園區,占園區總面積的85%,涉及雜多、治多、曲麻萊3縣9個鄉鎮、34個行政村,生態地位十分重要。
作為“中華水塔”,這里維系著全國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區域內發育和保持著世界上原始的大面積高寒生態系統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之一,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之稱。
顯然,玉樹生態地位的特殊性、重要性,已不僅僅是停留在保護冰川雪山、江源河流、湖泊濕地、干旱草甸等源頭地區生態系統的層面上,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將玉樹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精神轉化為“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的實際行動,把三江源生態保護作為最大的政治堅守好、最大的責任擔當好、最大的民生保障好。這成為玉樹人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甚至于是一個永遠的主題。
我們可以從這樣的數據看出,從2004年到2016年,森林覆蓋率由2.8%提高到3.1%;荒漠化和黑土灘面積由15.56%降低到13.9%;長江、瀾滄江多年平均徑流量分別增長34.7億立方米和0.58億立方米;實施禁牧3869666公頃,組織生態移民3.3萬人;牲畜存欄由280.33萬頭(只)減為251.78萬頭(只),近31萬人享受到生態補償。
尤其是2013年后,青海省停止在玉樹設立探礦權,境內探礦權已全部退出;所有規劃內的水電開發項目全面叫停,歷史遺留過采區生態修復深入推進,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推進,已有1.8萬人走上生態公益性崗位,玉樹市成功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空氣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水源涵養功能有所提升、濕地面積有所擴大、江河徑流量有所增加、植被覆蓋度有所提高、野生動物種群有所恢復、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這一系列成績意味著經過數十年堅持不懈的實施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呈現出了“增水、增草、增鳥、增收入、增和諧”的“五增”現象,玉樹的生態保護與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數天的玉樹之行,我們感同身受:當地黨員干部群眾是這里最好的“守護神”,任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如同進入眼里的沙子一樣,怎么也不能容忍,山林間的每一棵樹、每一棵草,甚至每一只鳥,每一條河,都成了他們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員”。從小到大,從“默默無聞”到“舉足輕重”,玉樹人追逐著“生態效益優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并重”的腳步,不斷前行。
“自然生態”和“政治生態”互促共贏
把“生態保護”作為玉樹立州之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做好“綠色”這篇大文章,玉樹藏族自治州既有氣候因素的制約,又有天然的優勢。這種優勢,在于這里不搞工業,也不搞大開發,一直將生態、生產、生活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說,這里在直接造綠色。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啟動以來,玉樹不斷完善園區組織機構,明晰園區和州縣各職能部門的權責分工,發揮“條塊結合”作用,積極構建各盡其責、協調運行的體制機制。堅持保護與收益相掛鉤,通過剛性約束機制,讓群眾就像經營自家生計、辦自家事情一樣開展管護。建立健全生態項目實施監督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相應的責任考核評價機制,實現“自然生態”和“政治生態”互促共贏。
瀾滄江源園區的雜多縣昂賽鄉年都村是一個典型的以畜牧業為主的村落。這里的牧民群眾歷來有著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尊重自然的樸素自然觀。自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年都村干部群眾保護生態的意識和積極性空前高漲,環境整治、保護動物、巡山護山等,逐漸轉變成了村民自發組織、自愿參加的民間活動。
昂賽鄉黨委書記扎西東周介紹,昂賽鄉選聘管護員112名(貧困戶71名),成立了村管護大隊,下設3個管護分隊,制定了15款管護員職責,以馬隊和摩托車隊相補充的方式開展巡護;管護員工資為每人每月1800元,其中70%的基礎工資按季度發放,30%的工資為績效工資,在年終考核稱職后一次性兌現;對年度考核不稱職的,扣發績效工資,并獎勵給優秀管護員。
伴隨著自然觀察的發起,金錢豹、雪豹、熊、猞猁等一些大型食肉動物的發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年都村迎來數十個體驗和觀察團,整個村掙了31萬元,村里用這些錢把全村的養老保險都交上了。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雪山冰川也是金山銀山。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為實現三江源生態保護活力有序而持久釋放,玉樹認真貫徹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推進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黨政“一把手”負責、屬地化管理責任、績效評價、離任審計、問責和責任終身追究機制。
生態統領,推動產業轉型調整
以生態命名,2015年青海省規劃的一條跨越地理、物理,甚至是人們心理的生態紅線,把青海90%的國土和資源劃定為限制甚至禁止開發區,而在三江源,這條紅線成為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生態保護優先,守護綠色高原。玉樹三次產業比重由2011年的63:15:22調整為如今的43:36:21。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26.79億元,年均增長8%。作為玉樹的主體產業生態畜牧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發展要素的整合力度不斷加大,生產效益明顯提高。牲畜存欄254萬頭(只、匹),出欄率和商品率分別達到29%和19%。特色種植業穩步發展,小塊農業區逐步恢復振興,農業生產“回暖升溫”。
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22.54億元,年均增長24 %。積極培育和發展民族手工業、農畜產品加工業、商貿物流業和飲食服務業,推動勞務經濟發展,州縣產業園區初具規模。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2.35億元,年均增長11%。以災后重建成果展示為契機,加快文化旅游商貿融合發展,游客年均人數由2011年的9.7萬人次增長到2016年的65.9萬人次,旅游收入由5019萬元增加到4.28億元,年平均增長29.1%和34.1%。
而另一方面,根據全省水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部署,在加快境內河道治理的同時,玉樹連續兩年舉辦三江源水文化節,初步搭建起三江源頭與入海口及其流域的水文化合作平臺,把當地傳統深厚的樸素生態觀引申到生態文明的高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必學課目,營造懂生態、學生態、講生態、愛生態、護生態的良好工作氛圍。把生態文明理念教育作為新玉樹轉型發展的一項系統工程,堅持算生態賬、打生態牌、吃生態飯,讓生態文明理念內化于心、外化與行。
站立江源放眼高遠,玉樹以生態保護優先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在“陣痛”中倒逼結構調整,轉型發展。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綠色GDP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拉起了一條條生態“紅線”和環保“高壓線”。
正如玉樹州委書記吳德軍所講:“不遺余力、全力以赴、義不容辭地保護生態環境是玉樹亙古不變的責任和使命。當三江源今天和明天的發展藍圖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玉樹各族干部群眾正在同知、同感、同奮進,更好地從生態脆弱的窘境中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成功之路。”
綠色感恩 生態報國
無論著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還是玉樹41萬農牧民群眾現實需求,挖掘生態價值都是玉樹最優選擇,也是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的最大公約數。
這里是三江源所在地,被稱為“中華水塔”,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而且生態環境脆弱。在有限的資源稟賦下,蹚出一條兼顧各項發展目標的路,不僅涉及當前與長遠,也不只是當地的問題,還事關全局。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這盤棋怎么下,需要仔細思量。
保護好三江源生態是玉樹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責任,也是最大的潛力,玉樹生態不僅承載著地理坐標上的“海拔高度”,更承載著保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高度”。玉樹始終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囑托,用綠色感恩、用生態報國,把玉樹人民滿腔的感恩之情,轉化為保護三江源生態的行動自覺。
綠色感恩,生態報國。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中,玉樹連續3年開展“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玉樹行動年”活動。開展“野生動物+科學家+科技+農牧民”微治理試點,創建生態民兵實踐模式,積極探索獸害補償機制,1.69萬農牧民群眾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生態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在變成現實。
綠色感恩,生態報國。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和起跳發力、跨越提升、持續向好的發展期,新常態下選擇怎樣一條符合玉樹實際的發展路子?緊緊圍繞“改善三江源區生態環境質量、提高農牧民生產生活水平、努力構建生態文明社會體系”目標,生態保護既是一場生態環境的保衛戰,也是一場消除貧困的攻堅戰。國家公園不僅要保護生態、還要融入生態,更要共享生態。
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緊抓生態文明建設不放松,不斷把當地傳統深厚的樸素生態觀引申到生態文明的高度。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必學課目,營造懂生態、學生態、講生態、愛生態、護生態的良好工作氛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守護綠水青山,不僅是責任,更是新的幸福生活的來源。從“放牧員”到“管護員”,從“草原上的人”到“國家公園”的人,同樣可以增收,且更穩定、更可觀,生態價值就能站穩腳跟。只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玉樹生態潛力兌現的那一天,遲早會到來!(原標題:玉樹:綠色三江源的“生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