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近日召開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視頻會,啟動2021年黃河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
這意味著,繼2020年選取黃河干流甘肅段、湟水河、汾河開展試點后,涉及黃河全流域的排查整治工作正式開始。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視頻會除了邀請近期有重點任務的30個地市(州、盟)人民政府的分管領導,還有甘肅省武威市、平涼市和慶陽市的3位市領導“不請自來”。
全流域排查整治涉及9省54市
所謂“不請自來”,是因為武威、平涼和慶陽3市所在區域并未被納入目前的排查范圍。
按照方案,此次排查整治范圍包括黃河干流全程和渭河、汾河、湟水河等重點支流,3市雖不在這個范圍內,卻主動要求參加這次啟動會,參照專項行動的要求開展相關工作。
整個專項行動將圍繞“水陸統籌、以水定岸”原則,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
在時間安排上,2021年排查整治的河段包括干流上游段、中游部分河段以及渭河甘肅省河段。排查的具體范圍是干流青海省玉樹州瑪多縣至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馬柵河段(干流甘肅省臨夏至白銀段已于2020年排查)和渭河的甘肅省渭源縣至天水市麥積區河段,共涉及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等5省(自治區)19個地市。
2022年,將完成干流中游、下游段,以及渭河陜西段及其支流石川河排查。具體范圍是干流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馬柵至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入河口、渭河陜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至渭南市潼關縣河段、石川河陜西省銅川市焦坪北山和耀縣瑤曲鎮至西安市臨潼區交口鎮河段。
“在試點基礎上,我們計劃用兩年左右時間,全面摸清黃河干流及部分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底數,推動各地制定并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不斷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環境部執法局二級調研員宋華用介紹說。
之前積累了經驗,取得了成效
“不請自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之前的工作機制科學可行,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2019年起,生態環境部分步推進長江、渤海排污口排查整治。2020年開展的黃河入河排污口試點排查,歷時8個月,首次完成黃河典型地區高精度全覆蓋排查,形成30萬張遙感影像,影像分辨率達0.1米,初步摸清試點地區排污口底數,探索形成“水—陸—空”一體化的排查模式。
這些都為做好本次專項行動統一了思想,積累了經驗。
“幫助地方摸清了家底,明確了方向,對于維護好黃河生態屏障、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談及2020年的黃河流域試點排查工作,青海、甘肅和山西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紛紛表示。
同時,在試點排查過程中,各地立行立改解決了一批突出環境問題。比如西寧市針對南川河垃圾漂浮問題,組織當地迅速清理到位;蘭州市對污水垃圾直排口開展針對性調查,抓緊補齊治污短板;山西省加快雨污分流改造,不斷提升環境治理能力等。
“黃河流域水污染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推進‘三個治污’的關鍵一招。在思想認識上,沿岸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正在達成共識。” 宋華用說。
“打法”將進一步優化
熟悉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的人知道,之前長江、渤海以及黃河流域的試點工作,多采取無人機航測、人工徒步排查、專家質控核查的“三級排查”方式開展。
而此次專項行動的排查,則分為“三級排查”和“衛星遙感+人工核查”兩種方式。
“排查方式的變化,主要是基于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布局相對集中的特點。”生態環境部華南所專家陳堯介紹說,排查中將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無人船監測、紅外聲吶探測和大數據信息技術,對地廣人稀、人口分散、產業不發達的高原及峽谷河段,通過衛星遙感、人工地面核查方式排查;對開發強度大、人口稠密、排污相對集中的區域,采用 “三級排查”方式。
“這并不意味著降低工作要求,‘有口皆查’仍然是我們堅持的原則。”陳堯表示,黃河流域排查包括工業排污口、農業農村排污口、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雨污混排口以及存在污水排放的溝渠、排干等。
陳堯還介紹,針對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的現狀,排查將更加強調工作的導向性,從站在水里看岸上的視角,幫助地方摸清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方面的短板弱項,為后期地方整治提供“靶向”,協助地方做好“三水”統籌。
對于之前已經開展試點的地區,專項行動方案也有要求。生態環境部近期將排污口清單移交給地方,要求各地拉條掛賬,追根溯源、對癥下藥,有序推進監測、溯源、整治工作,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納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希望‘不請自來’的省市越來越多,大家一起扎扎實實推進黃河生態環境改善,共同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我們也愿意從技術指導、結對幫扶和基礎能力提升等方面為地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宋華用最后表示。
(原標題:黃河全流域排查整治工作正式啟動 將圍繞“水陸統籌、以水定岸”原則,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