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7日訊 (記者 彭瑤)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科學推進國土綠化。
我國已向全世界承諾,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6月7日,在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劉東生從林草系統角度介紹了在推進科學綠化過程中促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部署。
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6%。
6月7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攝影:中國網 龐睿)
“陸地生態系統在二氧化碳排放當中,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其中,森林大概吸收8%,草原大約1%,農用地不到1%,濕地約0.5%。”劉東生表示,生態碳匯在應對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戰略角色。要增加生態碳匯,通過擴大森林面積,提升森林質量,增加碳匯總量。同時,發展生物質能源,摸清資源,推動生物質能源的產業化,加強政策扶持,在未來完成非化石能源占比25%左右的目標過程中扮演更加重要角色。
此外,實施木竹材料替代戰略,通過木竹材料在建筑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替代,或大力發展木竹建筑建材,減少傳統的建筑使用金屬、水泥的碳排放。在原材料的生產環節,木竹原材料約比鋼材、水泥、鋼混結構的生產材料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7%。在運輸和施工環節,木竹建材和建筑比其它的鋼混建筑能減少內耗45%。
“最后,加強陸地生態系統資源保護,減少因森林資源等損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時,我們還在研究草原和濕地碳匯計量研究方法學。”劉東生表示,林草系統已成立專班和領導機構,制定了工作方案,加強科技支撐,生態碳匯將會在應對氣候變化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