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隆寶草原上的冬雪還未消盡。
清晨,6歲的尼瑪次仁和爺爺扎西才讓從隆寶鎮的家中出發,朝著自己的牧場走去,爺孫倆走在沒過腳面的雪地里,聽著腳踩在雪地里吱吱作響的聲音,尼瑪次仁凍得通紅的臉上有些興奮。
“爺爺,爺爺,快看!快看!鳥窩里又多了一只老鷹!”尼瑪次仁一邊激動地拍打著爺爺的羊皮襖,一邊指著電線桿上鳥巢里探出頭的鷹大聲地喊道。
通往扎西才讓家的這條長7千米的10千伏線路上,有2個這樣的“生命鳥巢”。這對老鷹安家的鳥巢位于電線桿頂上,距離帶電部位90厘米的位置。這種“定制化、標準化”的“生命鳥巢”不僅方便鳥類棲息,還確保了供電線路安全運行。
國網玉樹供電公司紀委辦公室主任徐文琪說:“在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活著約300種鳥類,其中有金雕、獵隼、大鵟等20多種猛禽。這些鳥可沒少讓我們‘頭疼’。”
近年來,一座座鐵塔、一條條“天路”電網……在三江源地區拔地而起,連綿延伸,“電”亮了當地牧民的新生活,但電網建設與鳥類棲息的沖突,也成了行業難題。大型鳥類捕食需要廣闊的視野,高達數十米的輸電鐵塔就成為鳥類棲息筑巢的理想之處。
徐文琪說:“由于鳥類常銜著鐵絲、細繩等材料在輸電鐵塔上筑巢,極易誘發電擊導致鳥類死傷、電路跳閘。傳統做法是在鐵塔中設置防鳥刺、傾斜橫桿,阻止鳥類停留和筑巢。”
傳統做法似乎在高原上也出現了“缺氧”的情況,徐文琪解釋:“三江源地區海拔高、樹木少,能給猛禽筑巢位置不多,再怎么趕和防,效果都不好。”
另辟蹊徑,一番討論后,國網人決定在鐵塔上不影響輸電安全的位置,給鳥搭個“溫馨的家”。
就這樣“生命鳥巢”應運而生。藤條編制而成的巢內鋪著的棕墊舒適暖和,很適合幼鳥孵化。扎西才讓世代都居住在這片水草豐美的隆寶草原上,看著如今人與動物可以在這片土地上和諧共生,不禁感嘆:“冬季的草原基本上都被雪覆蓋著,一些幼年的老鷹,會留在‘生命鳥巢’里繼續過冬。有時老鷹覓不到食,我和孫子就隔三差五去喂養。沒想到一個冬天過去,它不但長大了還成了家,真讓人高興。”
隨著玉樹與青海主網330千伏聯網工程和“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工程建設,電網建設者在向玉樹輸送清潔能源的同時,針對草原大型猛禽“擇高而居”的習性,在不同電壓等級的線路上安裝的“生命鳥巢”也在不斷升級,吸引了大鵟、老鷹等猛禽來此棲息繁殖。
“鼠兔吃牧草,老鷹吃鼠兔,這是一個自然法則的良性循環。”扎西才讓一邊撫著孫子尼瑪次仁的頭,一邊感慨地說,由于早期投藥滅殺鼠患等原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鷹等大型食鼠猛禽不斷減損。“天敵”數量的下降,打破了生態鏈平衡,導致鼠兔快速繁殖,不僅啃食草葉草根,而且掘洞翻土,既對本就脆弱的三江源生態平衡和自然環境造成破壞,也對牧民的正常放牧和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如今,老鷹多了,鼠害少了,草原上的小土包不見了,牧草長高了,藏牦牛的出欄率也高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據專業評估數據顯示,三江源地區的大鵟和獵隼在繁殖期日均可捕捉9到12只鼠兔或草原嚙齒類動物,整個繁殖季一窩大鵟可捕食500只左右的鼠兔。
“如果說,玉樹徹底結束孤網運行和缺電歷史是支撐玉樹歷史性大發展、大繁榮的序曲,那么,‘生命鳥巢’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生態保護的一張靚麗名片,不得不讓人交口稱贊啊!”談起“護線愛鳥行動·生命鳥巢項目”這項國家電網綠色工程,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巴桑才仁贊不絕口,好幾次高高地豎起了大拇指。
目前,“生命鳥巢”項目正在三江源地區輸電工程上廣泛普及。截至2022年3月底,電網建設者累計在三江源地區安裝“生命鳥巢”5018套。其中,近2300個“生命鳥巢”有棲息筑巢的痕跡,“入住率”接近50%。
“黨和政府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尤其是通了電以后,我們走上了生態致富路。如今,草原上的鳥兒們也在電線桿上安了家。看到雄鷹在藍天上展翅飛翔,牛群在綠毯一樣的草原上吃草,我就更加堅信我們的生態環境和美好生活會越來越好。”扎西才讓樸實的話語里滿是自豪和憧憬。(供圖:國網玉樹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