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在我國北方西遼河平原千萬畝耕地中,有一抹靚麗的紅色格外引人注目,這就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紅干椒種植基地。近年來,隨著這里紅干椒產業崛起,我國“辣版圖”已經重新改寫。
開魯縣紅干椒溯源基地(資料圖)
舌尖上的開魯紅辣辣
開魯紅干椒,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開魯紅干椒皮紅肉厚、色質純正、果實細長、品質優良,除維生素、辣椒素和各種營養物質含量比其他地區生產的同類產品較高外,還具有特別香濃的辣味,被稱為“香辣型”,是辣椒中之上品。
開魯縣土地資源豐富,縣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年平均日照時數3100小時左右。雖然降水少,但88.6%都集中在作物生長的5月至9月份,屬雨熱同季,條件極適宜紅干椒的生長。
據《開魯縣志》記載,紅干椒在開魯已有60多年的種植歷史,種植規模遍布全縣各個鄉鎮。開魯縣紅辣椒產銷協會會長劉成祥說,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開魯縣根據當時紅干椒產業發展現實,推行特色農產品品牌發展戰略,制定了開魯紅干椒發展規劃,從此,開魯紅干椒走上了發展快車道。1988年,開魯縣道德紅干椒市場建立,并在此基礎上沿303國道兩側道路至大榆樹段建設生產基地和百里紅干椒批發市場,年購銷紅干椒都在5000萬公斤左右,成為開魯縣紅干椒主要集散地。
1991年,開魯紅辣椒產銷協會前身——道德紅干椒協會成立,該協會致力于紅干椒生產技術研究和培訓,使農戶逐漸擺脫了過去憑借個人經驗種植的局面,紅干椒也由庭院走向了大田,市場也由開魯向外擴展直至全國。開魯縣紅干椒經濟人賈慧東說:“現在,紅燦燦的開魯紅干椒已成全國人民火辣辣的盤中餐。”
農民售賣紅干椒(資料圖,攝影:胡建華)
全國縣域紅干椒生產大戶
“再有一個月,紅辣椒又到收獲季,對農民來說,一顆小小的紅辣椒,不僅是美味的調料,更是發家致富的‘寶貝’。辣椒種植已經成了我們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通遼市開魯縣東風鎮東方紅村黨支部書記韓寶貴臉上洋溢著喜悅。
如今的開魯縣,紅辣椒種植已成為這里強縣富民的優勢特色產業,不僅擁有生態原產地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雙認證”,還是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級出口紅辣椒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辣椒產業十強縣,享有“中國紅干椒之都”的美譽。
在開魯縣東風鎮,記者先后參觀了道德紅干椒種植中心區3000畝椒田和萬畝輻射椒田,在建的魯晟冷庫,三元冷庫紅辣椒加工企業,最大的紅干椒交易合作社慧東椒業,真切感受到這里紅紅火火的鄉村振興產業蓬勃發展。開魯縣農牧局局長周順說:“近年來,開魯縣紅辣椒年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總產量17.5億公斤,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紅干椒生產基地,全國縣域紅干椒生產的‘NO.1’。”
由于開魯紅干椒品質好辣味香濃,“老干媽”“康師傅”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把開魯縣選為紅辣椒原料基地。隨著辣椒加工企業不斷入駐,該縣已逐步形成了集種植、倉儲、物流、加工、研發于一體的產業化鏈條,打造了縣域性特色農產品基地。
據開魯縣政府提供的統計數據,全縣現有晶山食品、蒙椒都等紅干椒加工企業15家,年加工能力10萬噸。培育紅干椒專業合作社128家,建成金三元、源豐、順成等冷庫23家10萬平方米,年冷凍冷藏鮮椒17萬噸、干椒3萬噸。投資2億元建成了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農副產品和交易中心,線上線下交易1.5億公斤以上,紅干椒經濟人3000人。
據開魯縣生物醫藥開發區經濟發展與金融事務局局長高艷明介紹,未來開魯縣規劃打造國家級產業園,建成80萬畝高質量紅干椒標準化基地,一個大數據中心,一座辣椒城,三個園區(創儲區、物流園區、加工園區),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多元化格局,為縣域經濟騰飛、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共同富裕增添強大的動力。
紅艷艷的開魯紅干椒(資料圖,攝影:張啟民)
出口總量占半壁江山
曾幾何時,中國的“辣版圖”辣椒生產集中在貴州、湖南、云南、陜西、四川、河南等地。而今,隨著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異軍突起”,這一傳統版圖已被打破,新版圖上將有開魯縣紅干椒重要一席。
目前,我國種植辣椒有小泰椒、云南皺皮椒、螺絲椒、重慶石柱紅、云南皺皺辣、貴州滿天星、河南新一代、印度椒、福建辣椒王、邱北辣椒等,辣椒年種植面積兩千多萬畝,產量三千多萬噸。
劉成祥說:“我國傳統意義上北方地區以甜椒為主、南方地區以辣椒為主。而干辣椒種植區域遍布大江南北,集中在山東、河南、河北、新疆、湖南、湖北、四川、重慶、貴州等省(市、區)。以開魯紅干椒為代表的內蒙古是后起之秀。”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干辣椒生產國、出口國。在生產國上,我國為干辣椒的第二大生產國,但面積和產量僅占世界的2.58%和7.83%。在出口國上,我國是第二大干辣椒出口國,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25.47%。
高艷明說:“目前,開魯縣紅干椒銷往國內20多個省區和直轄市,全縣有自營出口權的紅辣椒外貿企業6家,出口新加坡、韓國、日本、俄羅斯等10余個國家,占全國出口總量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