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正式啟動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2016年8月網格化管理平臺正式上線,2020年8月列為省部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智慧管理城市”試點地區,2020年12月召開的玉樹市委常委會通過了《玉樹市新型智慧城市總體規劃方案(2020-2022年)》和《玉樹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規劃實施方案》,2023年7月完成終期評估并形成階段性成果,更加有效提升城鎮管理的現代化和智慧化水平……
智慧助力生態環保(攝影:青海日報記者程宦寧)
隨著時間的流淌,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這座從廢墟中站起來的高原小城,正在用自己的“智慧”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加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不斷為城市治理賦能,讓城市從“治”理變“智”理,打造出青藏高原地區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管理城市“玉樹樣板”。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玉樹市充分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創新手段,統籌城市建設、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優質的公共服務,讓人民群眾共享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
城市治理顯成效(攝影:青海日報記者程宦寧)
智慧賦能城市治理
站在玉樹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的大屏幕前,電子政務案件辦理數量、地質災害預防預警、公交車實時定位、公安路段監控、“健康廚房”……每一個數據指標都在實時更新變化,跳動的數據將群眾生活中的細節,羅織成一張城市管理“網”,實時匯聚、深度融合、智能分析,全息全景呈現,確保城市管理精準掌控、合理布局、有序運轉。
“我們用實時在線數據來更好地服務于群眾,用更多智能化手段和方法,提升管理的效能和效率。”玉樹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主任才文久丁介紹說,中心確定了“1+2+N”體系,即1個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臺,2個中心(城市大數據中心和城市指揮中心),N個應用(包含4大專題,即城市管理精細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特色產業現代化、城鄉環境綠色化,以及具體的城市應用體系),探索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移動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時、智能、精細感知玉樹市的“心跳”和“脈搏”。
有了頂層設計的支撐,通過一塊屏幕,玉樹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將多部門基礎數據接入,實時反映城市運行態勢。而正是因為這塊“屏”,玉樹市打破了過去“九龍治水”、各管一攤的情況,有了如今各單位“攥指成拳”、同向發力解民憂的新局面。
不僅如此,中心整合市公安、市場監督、市政、社區、教育等行業1800路視頻監控資源,實現了監控區域無死角、無盲區。依托玉樹CIM基礎平臺和市域視頻監控系統,集成遙感、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優化、升級、完善玉樹市現有的城市管理服務智慧調度平臺,增強對城市基礎設施、道路橋梁、管道網絡、環境衛生、園林綠化、房屋土地等城市事件、部件的感知和管理。同時,建設玉樹市智慧教育園區(BIM)平臺,真實還原校園環境,實現校園管理智能化、數字化。開展城鄉教育“同步互動課堂”,進一步優化城鄉教育資源,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實施“陽光廚房”工程,建設智慧食藥監管云平臺,對食品、藥品進行溯源、登記、管理,實現市區、校園“廚房”全程監督,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
才文久丁說:“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接入市城管局、市政設施服務中心、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多部門業務數據,通過統一入口、統一平臺、統一標準的數據管理與分析,推動黨務政務服務更加便捷。通過深層次分析研判和挖掘中心數據,構成指揮調度、輔助決策的大數據支撐體系,實現數據跑路、互聯互通、證照互認、并聯審批、不見面審批,方便群眾辦事。”
感受智慧城市帶來的民生溫度(攝影:青海日報記者程宦寧)
智慧助推民生改善
智慧城市建設,說到底是為了讓市民生活更加幸福。
打開“玉樹通”App,便民信息發布、實時公交、社保查詢、違章查詢、生活繳費、智慧城管、智慧民政、個人辦事、企業辦事、附近定位、天氣信息等功能模塊與玉樹市政務服務中心共享信息、數據,城市生活的各方面通過一塊屏幕都能看到,市民想辦事動動手指就能實現。
在玉樹市瓊龍路派出所,市民索南巴登拿到新身份證后,臉上露出了笑容。前不久,索南巴登身份證丟失,但因工作繁忙,遲遲沒有補辦新身份證。
索南巴登說:“我以為補辦身份證特別麻煩,所以就一直沒有去派出所,沒想到,在‘玉樹通’便民服務平臺申請后,特別方便,拍個照片,沒等幾天就領到了新身份證。”
近年來,“玉樹通”App注冊量已達30000多人次,辦理時限從傳統的跑腿5次向最多跑1次轉變,從原來的5天縮短至3小時。
隨著玉樹市實施一系列“互聯網+民生工程”,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現代化,公共服務更加便捷高效。
實現城市智能化管理(攝影:青海日報記者程宦寧)
冬季,漫步在玉樹市的大街小巷,你會發現這街道干凈整潔,汽車停放有序……整個城市看起來井井有條,而這背后離不開玉樹市的“網格員”。
服務不缺位,讓管理實現“有困難找網格員”。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玉樹市充分借鑒北京市東城區網格化管理模式,建設社區網格化大數據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將全市劃分為115個網格,每個網格一名網格員。保障了“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涵蓋網格信息采集維護、社會治安巡防、矛盾隱患排查、特殊人群服務、城鄉治理協管等五個領域工作任務,大大提高了玉樹市城市管理服務能力和水平。
一名網格員通過手機上報了一處下水道堵塞情況,玉樹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馬上把案件批轉給市政設施運行服務中心,市政方面當即派工作人員和污水車到現場處理。
待到處理完成后,網格員把處理結果拍照上報給中心,中心進行核實結案。一下午的時間,市民關于下水道堵塞污水溢出的投訴就處理好了,這一幕僅是玉樹智慧城市高效運行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玉樹網格員收集上報民生類案件20000多起,辦結率達85%以上。同時,網格員還及時解決城市管理、基礎設施、社會治理等一系列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極大提高了政府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水平。
智慧城市的美麗夜景(攝影:青海日報記者程宦寧)
智慧助力綠色發展
進入12月,通天河大橋上汽車來來往往,橋下河水緩慢流淌,遠處的雪山高大巍峨,天空中時不時飄起雪花……透過玉樹市智慧城市點對點視頻監控系統,記者看到一幅別有韻味的高原生態畫卷。
才文久丁說:“保護好生態是玉樹的使命,更是玉樹的責任。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通過‘數字生態’,助力生態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智能信息技術,大力加強環境信息化及生態監測網絡建設,有效支撐生態環境監管的同時,大幅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和公共服務水平。”
玉樹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以打造“互聯網+”生態環境智慧管控系統為契機,建立點對點視頻監控,實時視頻觀測、監控國家級三江源紀念碑和通天河大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隆寶灘,監測河湖污染指數,監控動物物種和棲息地環境狀況,形成生態環保點對點視頻互動管理模式。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對文成公主廟、當卡寺(原址)等地進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通過實時監控、超標報警,及時發現隱患點異常情況,提升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預警、處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危害。
中心還在通天河、巴塘河選取合適站點安裝雷達水位計、翻斗雨量計等自動監測設施,對水位、流量進行監測,實現全天候監控和識別河湖異常事件,對垃圾排放、河面漂浮物、非法采砂等現象進行預警。并對全市林地、公園進行動態監控,有人為破壞動作、火苗等問題,系統會自動檢測到異常,進行分析、報警,為保護三江源生態環境提供助力。
用科技手段呵護綠水青山,環境質量越來越好。2022年玉樹市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67.58%,空氣質量優良率和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綠化覆蓋率已達23.6%。
萬物連數據,讓城市被全面感知,已成為玉樹市當前管理城市、服務群眾的新模式、新形態。
如今,玉樹市不斷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智管、細管、眾管”的城市管理路徑,通過“觀”“管”“防”“評”,數字化呈現、智能化管理、智慧化預防、綜合性評判,讓城市管理更加全面、更加精準。(記者:程宦寧)